【资料图】
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
唐僧是大唐王朝钦定的佛教专业博士生导师,当然不缺带徒弟的经验。西天路上刚收徒弟时,他不是没有想象的:对悟空,“三藏见他意思,实有好心,真个象沙门中的人物”“三藏欢喜道:‘也正合我们的宗派。你这个模样,就象那小头陀一般,我再与你起个混名,称为行者,好么?’”对沙僧,“三藏见他行礼,真象个和尚家风,故又叫他做沙和尚”。这三位徒弟,明明已经自有或观音起了法名,唐僧为何还要给他们一一赐名?无非是要确立“师-徒”的传道体系。这与明清时科举“座师”,也往往喜欢给年幼的门生起字号是同样道理。
可惜的是,这班徒弟参加取经队伍,不是心求大道,而是想尽快完成项目,早成正果。他们时时嫌师父唐三藏是个拖累。且看悟空被逐之后,唐僧被黄袍怪抓了又放,饱受惊吓,也没见八戒沙僧安慰师父两句,“你看他两个哜哜嘈嘈,埋埋怨怨,三藏只是解和”。
有人说唐僧胆小怕事,一见悟空杀人,动不动就是“此事若告到官,就是你老子做官,也说不过去”“若论这般情由,告起状来,就是你老子做官,也说不通”,其实,这是明代世情的折射(参考明清科举师生关系与举荐人连坐制度),也是唐僧内心的隐忧。须菩提祖师牛不牛?为啥开口也是要求悟空“你这去,定生不良。凭你怎么惹祸行凶,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”?天下的导师都一样,比起徒弟们光耀门楣来,“不惹祸”是他们对学生最大的诉求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标签: